【夜读·散文】雪城唱响“干”之歌
“听说这次驻训是去大山里?”
“对啊,前两天那边下了场大雪……”
听到下雪的消息,上等兵刘中元的心跟着飞到了驻训场。刘中元从小在南方长大,对北方的冬天充满了向往。他甚至想象着自己也像电影《长津湖》里演的那样,趴在-40℃的雪地里执行任务,渴了喝雪水,饿了吃咯牙的冻土豆……
出发的日子终于到来,站在队伍里的刘中元神色兴奋。对他来说,两年的军旅短暂而珍贵,每一次任务都像是一束想要紧紧握住的荣光。车队走了很久,终于抵达目的地。刚下车,刘中元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。阳光洒在洁白广袤的雪原上,闪着点点晶莹的光,地上的雪足足有八十厘米厚。刘中元兴奋得直摇头,“东北的大雪果然名不虚传啊!”
顾不上欣赏雪景,班长组织大家卸装备、搭帐篷,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修整好宿营地……
“小刘,你头上怎么冒烟了?”班长突然说。
听到班长的话,大家纷纷停下手中的工作,看向刘中元。“天嘞,他脑袋‘烧’起来了!”“班长,他肯定在脖领里藏烟了,摩擦生火,嘻嘻……”“你们不懂,刘儿学过武,内功深厚,他在发功抗寒呢。”几个“捣蛋鬼”的话惹得大家哈哈大笑,紧张沉闷的氛围瞬间热闹起来。
刘中元自己也被搞蒙了,下意识摸了摸头。“行了,没事。你这是热的,去旁边歇会儿吧。”班长发话了。原来出发前,怕冷的刘中元里三层外三层裹得比谁都严实。到了驻训场,他抢着搬运沉重的装备,来来回回跑动,累得满头大汗。加上室外温度低,头上就冒起了热气。得亏刘中元“冒烟”的桥段,大家说说笑笑,因长途跋涉带来的疲惫感消散了大半。
宿营区修整完,炊事班也做好了香喷喷的饭菜。吃饱喝足,刘中元被通知跟着班长去巡山。这是每次驻训的必备课目,为的是检查周边有无危险因素。他快速穿戴好帽子、手套和防寒面罩,就要往山上冲。
“别急,把这个揣包里,巡山用得着。”班长递给刘中元一张硬纸壳板。他半信半疑,但也没多问。刚下过雪,上山的路都被厚厚的积雪覆盖,看不见脚下是石头还是枯草。有好几次,刘中元滑倒扑地,膝盖磕得生疼。要不是他戴着手套,手掌也得磨破。
“你是第一次上山,经验不足,以后多跟着走几次就好了。”班长虽这么说,但刘中元还是努力让自己不拖队伍的后腿。在山上转了一圈,一切正常,一队人准备下山。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,看着走上来的山路,刘中元有些胆怯:这路走下去,屁股还不得摔开花儿?
班长似乎看透了他的心思,掏出自己包里的纸壳板,“走,今天让你见识见识山上咋滑雪!”说完他放下纸壳板,坐着滑到了下面的坡上。
刘中元乐了,没想到纸壳板是干这个用的。他也有样学样,在欢呼声中滑下第一个坡。就这样,大家只用了上山一半的时间就回到了山脚。刘中元心想:原来巡山这么有趣,下次还得跟着班长来。
夜深人静,-20℃的大山里,寒风像一把锋利的刀分割着黑夜。刘中元晚上要站岗,便准备早早上床睡觉。听说以前驻训晚上冻得睡不着,他准备了热水袋,还盖了两床被子,结果半夜在帐篷里热醒了。看着离接岗时间还有十来分钟,他穿好大衣悄然离开帐篷,走上哨位。
“他怎么提前起来了?”叫岗的闹铃响了之后,班长来接岗。他在帐篷里没有找到刘中元,还在想这小子大晚上跑哪去了。
“被热醒了,没想到晚上那么暖和。”半途遇见班长,刘中元说。
班长听他这么说,往避风口站了站,笑着问:“是不是跟你想象中的驻训不太一样?”刘中元点点头,“我本以为这里吃不上热乎饭,帐篷里冷得像冰窖。可没想到,只有白天在室外训练的时候冷。说晚上帐篷里冷得睡不着,那都是骗人的。”
班长拢了拢大衣,跟他解释:“现在条件变好了,以前烧煤的时候,每天都要半夜起来加煤,有时候炉子不小心灭了,整个帐篷就真的像冰窖一样。”从班长的口中,刘中元才知道,煤炉是前两年才换掉的。从烧煤变成烧油之后,帐篷里暖和了,大家睡得踏实了,白天的训练也更有精神了。为了保证队伍的战斗力,单位还配备了沐浴方舱,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洗上一个热水澡。
“现在条件这么好,大家还能有战斗冲锋精神吗?”想要体验电影中艰苦环境的刘中元产生了怀疑。“条件好和能战斗,这两点不冲突啊。”班长给出了答案,“时代不同了,当兵确实没有以前苦了。但不管环境如何变,我们的战斗冲锋精神不能变。我们依然是能打仗、打胜仗的兵!”
看着远处帐篷内的点点炉火,刘中元好像明白了什么。他心中下定决心:“明天更得撸起袖子加油干!”
文稿来源:火箭兵报
主管| 火箭军政治工作部
主办 | 宣传文化中心
刊期 | 第 5460 期
监制:毛勋正
责编:杨新龙
播音:常夏雨
邮箱:zghjjtg@163.com